社会责任
没有森林,就没有长江的安澜

——聚焦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综述篇

中国绿色时报8月14日报道(记者 温雅莉 通讯员 刘道平)

世界各国水土流失的发生,无不是植被破坏的结果。中国的长江流域也不例外。

同黄河流域一样,植被的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长期困扰着长江,使长江染上了两大重病:面呈黄色——富含泥沙;性情暴躁——洪水泛滥。

面对“长江将变成第二条黄河”的担忧,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加强长江流域生态治理的重大战略决策,于1989年启动实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这项工程是我国最早实施的林业重点工程之一,其目的就是恢复长江流域森林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人民和谐安康。

母亲河之痛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是沟通我国东、中、西三大地理单元的大动脉。长江流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区、市),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8%。长江流域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拥有众多稀有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居中国七大流域首位。长江流域年均水资源总量9960亿立方米,全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约2.8亿千瓦,可开发量约2.6亿千瓦,矿产资源丰富,沿江区域是我国工业布局重要的黄金水道,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以上,人口占全国的38.5%,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长江流域的过度索取和破坏,给母亲河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生态灾难。

一是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据历史记载,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曾在50%以上,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下降至10%左右,1989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9.9%。但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生态环境质量低下成为制约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二是水土流失严重。上世纪50年代,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80年代达到62万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达到24亿吨,其中长江上游地区为重灾区,水土流失面积达45.24万平方公里,年侵蚀量19.48亿吨,分别占全流域的80%和87%,且水土流失的强度大。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了水利工程和江河湖泊的严重淤积,全流域每年损失的水库库容量达12亿立方米,相当于报废12座大型水库。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流域内的湖泊面积由2.2万平方公里锐减为1.2万平方公里,损失调蓄能力100亿立方米。

三是旱涝和泥石流等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洪涝、旱灾、泥石流成为长江流域的三大灾害,并且发生频率不断增加、灾害强度持续加重、成灾范围不断扩大。洪涝灾害是长江流域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灾害次数和强度居我国七大流域之首。1981年7月四川特大洪水,造成全省119个县市1500万人受灾,数座县城被淹,仅工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达75亿元。长江上游地区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长江上游地区分布有大小滑坡15万处、泥石流沟万余条,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受害县市多达135个。严峻的生态形势已危及长江流域的国土安全,制约着流域经济的平稳发展。

森林定安澜

没有森林,就没有长江的安澜,恢复森林植被是根治长江水患、维护三峡大坝安全和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功实施的根本之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的生态治理工作,1986年4月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营造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为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原林业部组织编制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总体规划》,工程建设的重点主要是恢复植被。1989年6月,原国家计委批准了该规划。工程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12个省(市)271个县(市、区)全面实施,工程区总土地面积160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85%。到2000年底,一期工程建设圆满完成,工程区森林植被得到有效恢复。

新世纪之初,国家批复并实施了《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规划(2001—2010年)》。工程建设区域包括长江、淮河流域17个省(区、市)的1035个县(市、区),总面积216.15万平方公里。长防林二期工程以增加森林资源、优化体系结构和增强体系功能为重点,以全面改善长江、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通过20余年的努力,尤其是近10年的建设,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35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升了4.7百分点,林地生产力和生态防护功能显著提高;流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逐年下降,滑坡、泥石流灾害明显减轻,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还有效抑制了钉螺滋生,减少了血吸虫滋生场所。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不仅构筑了工程地区防护林体系的基本骨架,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全流域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流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工程区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参加造林、护林,增加了现金收入,一大批农户通过直接参加工程建设和大力发展经济林果走上致富之路。

使命与愿景

长防林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与长江流域生态区位整体功能要求相比,其遏制水土流失、抵御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生态屏障作用还很薄弱,偿还长期的生态欠账非一日之功,营造林任务还很艰巨,长江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地质灾害,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继续实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既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拓展生存空间的需要,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战略部署,落实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屏障建设任务、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的具体行动,是一项惠及亿万人民的民生与生态工程。

2013年,为有效巩固长防林工程一二期建设成果,进一步恢复长江流域森林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人民安康,国家林业局批复实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2011-2020年)》。规划范围覆盖长江流域17个省(区、市),总面积220.6万平方公里。与二期工程相比,增加了福建省“六江二溪”源头32个县(市、区)和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28个县(区)。工程建设将以提升生态防护功能,切实改善当地民生为目标,努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为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随着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三期工程建设扎实开展,长江流域将迎来造林绿化新热潮,当地生态建设将迈入一个新阶段,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将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湖北金贝嘉天然农业有限公司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